從 iPhone 5 發表談起

我不是 3C 達人,但對很多 3C 產品好奇,一方面是對科技產品的高度興趣,另一方面是過去的工作經歷在半導體、電子業領域投入很長一段時間。所以這種產品拿在手上,另有一番不同感受在心裡。我以實用的目的選購這類用品,談不上收藏。我的收藏品,英文辭典而已。

儘管早一兩個月,各種謠言已經滿天飛,沒經過這場發表大戲,不足以昭告世人,iPhone 家族又添新成員,各項規格也無法得到證實確認。終於九月十二日,台灣九月十三日凌晨上場了。果然,早先各包打聽管道洩漏出來的數據、照片,大多正確無誤。結果揭曉後,我個人覺得沒啥好驚奇,除非 iOS 6 有什麼過人之處,否則,步入成熟期的產品,要引起驚呼,難矣。結論是,iPhone 5 「只不過」變長、變快、變薄、變輕,然後呢?

早兩年,iPhone 4 上市時,Android 陣營還在追趕,加上 Steve Jobs 神威顯赫,的確引起宗教狂熱般的支持狂潮。時至今日,四吋的 iPhone 5 可能是眾家旗艦機種裡畫面最小的一支。畫面大小無關緊要嗎?捨 iPhone 而就 Android 用戶裡 30% 是因為 Android 畫面比 iPhone 大

有趣的是,Apple 不敢「明目張膽」大幅增大螢幕,大概怕引來自打嘴巴的嘲笑,所以玩起了「一暝大一寸」的把戲,一年一年慢慢長大,iPhone 5 的四吋螢幕,已可預知操作起來還是頗為侷促。長高不長胖的進化方向,據說是要方便單手操作。但我懷疑,多少人只用一手操作 iPhone,特別是文字輸入的時候?

A malfunction IP4在 iPhone 5 發表前 12 小時,我才剛把故障的 iPhone 4 送修處理好,六月下旬故障的 iPhone 4,僅只畫面比較難看,其他各項功能運作如常,原廠維修管道的唯一處理方式是 NT$ 5,650 換整修過的良品,我不接受這維修條件;八月底,螢幕又閃了幾次,終於變成如雲朵般一團光影佈滿整個畫面,手指在面板上點啊點、畫啊畫,沒反應,不理我了。再拿回原廠找工程師商量,「iPhone 5 就要上市,iPhone 4 更加貶值,維修有沒有優待?」答案完全一樣,金額也沒變。

既然無法使用,當垃圾丟掉也可惜,只好死馬當活馬醫。週三一趟台北行程,順便送修 iPhone 4。位在新北市永和區一家維修店家,只花一個多小時就修好,更換面板收費 NT$ 2,800。剛換好時,看著久違重逢的亮麗畫面,那種既熟悉又生疏的感覺真是百感交集。裡面的資料全都在,無須重新設定,可直接使用。二千八的費用,不到原廠索價一半,維修店家已經有利潤,這是 Apple 最該被批評的地方。或者,應該感謝 Apple 創造了一個新興消費市場,讓有電子用品維修能力的人依附蘋果相關產品得以營生。

iPhone 產品該怎樣評價?它有最佳的設計理念與時尚造型,大多數人都沒有異議。但到了產品買賣時,高傲的本質就逐漸顯露,購機時,一離開櫃檯任何問題就只能送修無法更換新機,哪怕是買回家一個小時發現有問題,一樣不能換新機。如果像我這樣運氣不好,機器壞了必須送修,更要受一肚子氣。要給 Apple 產品一個綜合評價,那就是,一流造形設計與理念,二流製造品質,三流的售後服務。

回到 iPhone 5 發表現場,Apple 訴求的很多是在感性面,與前一代產品 4S 比較,規格當然提升了,但與 Android 陣營的競爭產品相比,真的有比較優越嗎?如果有,也只是小幅領先。CPU 效能、攝影鏡頭規格品質、操作、功能等各方面。即便此時此刻,iPhone 5 有優越效能,那些過人之處不需幾個月就會被競爭產品趕上,甚至超越。

為什麼頂多只是還好而已的產品,能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引領風潮?答案不難找到,商場上的競爭法則不過是比較標準,也就是競爭廠商不爭氣,比不過 Apple 公司。以七吋平板電腦市場為例,只因 Jobs 一句話,Apple 產品系列空出七吋平板市場,其實 Android 各家廠商非常好發揮,但是,台灣各大廠並沒有在七吋平板市場獲得實質利益,反而留給 Amazon、Samsung、Google 極大商機。Asus 持續玩他的「變形金剛」,在傳統筆電價位帶展示其工程能力;然而,變形金剛只有在電影裡才能開拓大眾市場,華而不實的變形金剛平板電腦,規格與價格只能在利基市場裡吸引小群小眾的歡呼。

Amazon Kindle Fire 去年已經經過市場證明,那樣的規格、功能、價格才是大眾市場的商品。然而,華碩還是繼續變形,直到 Google 出面帶領,Asus 才造得出 Nexus 7,這情何以堪?台灣的人才議題這陣子炒得特別火熱,台灣其實並不缺工程、製造人才,缺的是有遠見有眼光的企業家,把人才能發揮的能力引導到對的市場,造出切合市場需求的產品。Nexus 7 的誕生,讓大家清楚看到,台灣企業主的市場眼光,一直跨不出工程代工的思維模式。

另一家 hTC 就更不用說了,其所生產的七吋平板 Flyer,從來沒有起飛過。也許,王雪紅為 hTC Flyer 做過最正確的決定,就是捐出給學校,趕在 Nexus7 與 Kindle Fire HD 大軍壓境之前,以接近 Nexus 7 兩倍價格計算,捐出六千部給六所高中,出清庫存。以企業捐贈抵稅的模式降低損失,同時換得公益美名。

Apple 公司察覺留空的七吋平板電腦市場規模極大,終於也追趕上來。去年十一月 iPhone 4S 發表時,我寫的一篇文章已提過,Apple 終將推出七吋平板電腦,管它叫 iPod touch Jumbo 還是 iPad mini,總之要有這規格的產品。據傳,十月就將上市,到時候 Android 七吋平板將面臨更嚴苛的競爭,台灣廠商的商機也會更加萎縮。

iPhone 5 上市大戲已演過,不用懷疑,支持者一樣會蜂擁而至,塞爆預購網站,擠爆首賣現場。大部分人是使用習慣使然,長期投資購買的 app,也是拉住用戶持續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軟硬體整合,相互拉抬牽制,的確是高招。這模式由 Apple 成功示範過後,3C 與軟體大廠逐漸明白,成功的經營模式必須軟硬體全包。於是,Google 有了 Nexus 系列產品,Amazon 有了 Kindle Fire 系列產品;Microsoft 也規劃出 Surface 平板電腦,準備放手一搏。

Nokia 日前發表 Windows 8 智慧型手機,第一砲沒打響,反因造假的影片顏面掃地,Nokia 與 Microsoft 兩家公司同時蒙羞。微軟在最近一次的財報裡,出現 26 年來首次虧損,正急欲尋求突破平板電腦兩大陣營夾擊的良方,Nokia 如果再出狀況,難保不被 Microsoft 併購。

微軟確實是應該戒慎恐懼的,Apple 常提到「後 PC 時代」,其實,以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為代表的行動裝置,勢力已夠龐大,比我想像的還大,動作也更快,鋪天蓋地席捲資訊與通訊兩大領域。主宰市場超過二十年的 Wintel 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假如 Windows 系統在七版與八版交接之際沒能順利銜接,或者無法兼顧手機、平板電腦、筆電、桌上型電腦等的整合應用,那麼,Apple 可能藉由行動裝置的龐大用戶基礎,在筆電與桌上型電腦的市場擴大勢力範圍。至少,我很認真在考慮下回更換桌上型電腦時,是不是改用 Apple 的系統。

這一波群雄競逐,最終誰會是最大贏家還很難說。然而,比較明顯的跡象是,只做硬體或軟體者,比軟硬體品牌整合者更沒機會;軟硬體整合再加線上商場,像 Apple Inc. 以及 Amazon 才能立於不敗之地。台灣廠商似乎跨不出只做硬體的狹隘經營模式,能存活者獲利也都低得可憐。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網路與電腦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2 Responses to 從 iPhone 5 發表談起

  1. George says:

    台灣apple經銷商的服務是真的爛到有剩。

  2. George Chen says:

    Apple 公司該好好思考的是完整的產品策略,最新的 iPhone 5 有 4 吋螢幕,再往上就是 iPad mini 的 7.9 吋,最大是 iPad 4 的 9.7 吋。從 5 吋到 7 吋全部空白,留下廣大市場給 Samsung, Asus 等各家競爭對手絕佳的發揮空間,多家廠商也確實經營出亮麗的成績。

    Apple 不必教導使用者該用什麼產品,消費者自有看法,提供更多的規格選項,用戶就會找到自己所要的。5 到 7 吋的空白地帶,消費者離 Apple 產品而去是很自然的事。除非 Apple 還把自己當神,否則成熟產品的市場做不出少量多樣的系列產品,也只能等著被淘汰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